邓州市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全国72个县(市、区)入选,我市榜上有名。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提出到“十四五”末,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目标包括:县域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9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所在省份平均水平,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5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高于所在省份平均水平;当地农民接受高素质培训和中高等学历教育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科技人才比例明显提高。
据悉,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将与我市共建,充分发挥涉农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为先行县提供规划咨询、协同创新、集成示范、园区建设、成果转化、主体培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支撑。 一起来了解下我市农业优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粮食产量连年增高我市光、温、水资源条件优越,年均降雨量723毫米,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2000.3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是我国熟制由一年一熟向一年两熟的过渡区,是国家小麦生产的核心主产区。
全市共有耕地253万亩,是河南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之一,土壤类型以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为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8亿斤以上,连年获得国家超级产粮大县荣誉称号。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为邓州分配6亿立方米农业用水,为邓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比例高 农业现代化进入新阶段我市持续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利用、高标准管护,自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29.6亿元,聚焦重点区域,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主要范围,建成高标准农田160.36万亩,在十林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了700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十四五”期间谋划新建和提质高标准农田67.4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达180万亩以上。实现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和统一上图入库。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全市制定了《邓州市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办法》,建立了“市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三级管护机制。市财政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奖励管护工作有力、设施保存良好的项目乡镇,将已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做到建管并重。农田建设自实施以来,全市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邓州市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投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产业布局、土地流转、主体培育、品牌建设、资金保障、考核奖惩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为支持农业科技驱动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邓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邓州市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邓州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等政策性文件60余个。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建设,建设高产示范科技创新基地等。邓州市委政府自觉把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为先行县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突出我市把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探索建立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率先在全国推广示范。“四议两公开”先后3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这一工作法走出南阳、走向全国,成为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建设基层协商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成果。
依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了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村党组织研究决定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市、乡、村”三级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及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协同参与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全市推行“行政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障了农业、水利、医疗、教育等帮扶政策落实,确保了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页:
[1]